姜湖贡米
最新推荐
营养米生产工艺和技术
日本大米的口感是何时成
大米加工技术及其开发应
姜湖贡米买米不能看“长
一看二搓 7招巧妙选到优
这些“挑大米”的老经验
有机大米与普通大米的区
漂白大米你是否能鉴别?
粳米熬粥籼米焖饭 大米不
姜湖贡米教您淘米水有什
郯城归昌乡"姜湖贡米"享
郯城姜湖贡米叫响大江南
天的味道:姜湖贡米
大米是细粮 小米是粗粮
【乡村振兴 山东力量】郯
  品牌故事 当前位置:姜湖贡米 >> 关于我们 >> 浏览文章 
 



在郯城县西南部有一个以盛产水稻和稻田养蟹而闻名遐迩的乡镇——归昌乡。据史料记载归昌乡古时称为兴隆镇,周代周文王姬昌曾带兵在此作过长时间的休整,后为纪念文王(姬昌)访贤归来,更名为归昌,后又因该乡盛产水稻而改稻田乡(?——1948年)。在乡驻地东南2公里处,有一片低凹涝洼地,当地人称之为姜湖。据说姜子牙曾在此以直钩垂钓,有人问之,答曰:“愿者上钩,不愿上钩顺水流。”姜湖由此而得名。当初姜湖方圆几十里都是涝洼地,五谷不生,长年生长着“樟巴”、“荸荠”、“老鸹爪”(当地俗名)等浅水植物。每当秋、冬季节,老百姓便提篮到田里挖其根茎充饥。传说有一年冬天,王婆正在姜湖边上挖樟巴等,忽听身后有一男子道:“老人家,你挖这些草根作何用处?”王婆答曰:“此处五谷不生,家无隔夜之粮,挖些樟巴聊以充饥”;男子道:“此根虽可食,无奈只解一时之饥也。”说罢从怀中掏出一粒红芒稻交与王婆,告诉她:“明年春天你可把这粒红芒稻散到地中,秋季收获,去其糟壳,使可煮食,食之神清气爽,可保半年不饿。”随即那男子又从怀中掏出一粒大米掐其一半交与王婆,嘱其饥荒时食之。王婆将信将疑,待再欲细问,那男子已飘然而去。此时,王婆方醒悟,那男子原是一位仙人。王婆牢记仙人嘱咐,后来果不其然,第二年秋天果然收获了许多稻米,这片涝洼地从此结束了只长水草不生五谷的历史,并在全乡范围内逐渐繁育起来。

  1752年,乾隆皇帝南巡时曾微服私访来到姜湖边上。当时已是夕阳西下,乾隆发现有一茅舍正冒着炊烟。于是乾隆和侍卫便向茅舍奔去,等叩开篱笆门,一位白发苍苍的清秀老人走出来,乾隆说自己是过路商人,想讨碗水喝,老人十分盛情地招待了乾隆。茶罢,老人说:“天已不早,二位爷想必一定饿了,吃碗米饭再走吧”。此时主仆二人已饥肠辘辘,因此并未推辞。一来二人本是走得又累又饿,二来姜湖之米清香怡人,因此乾隆吃得香甜,边吃边赞不绝口。吃罢命侍卫拿出一锭银子付给老人,老人坚辞不受,最后不得已而收下。老人千恩万谢,并说:“二位爷既是诚心夸俺米饭香,如不嫌弃,今晚就在俺这儿歇一宿,待明天,俺做更好吃的米饭给二位爷尝尝。”乾隆一时兴起,便住了下来。夜间,乾隆向老人详细了解了当地的风土人情,老人一一告之,并向乾隆详细讲述了郯城1668年大地震的惨景和关于姜湖米的传说。乾隆听得津津有味,他们直谈到鸡中方才歇息。第二天起来,老人早已把米饭做好。乾隆本人不相信老人今天会做出什么更好吃的米饭,可来到饭桌前一看,碗中米粒晶莹剔透,特别诱人,其中还有一种粉白色的豆子,嗅之香味扑鼻,其味确实比昨晚上的米饭更加好吃。于是乾隆问这白豆子叫什么,哪里来的,老人回答说:“我也不知这白豆子叫什么,是在姜湖边上采的(这便是我们今天说的“姜豆”)。乾隆皇帝因与姜湖米有着这段奇缘,因此命当地县令每年以姜湖米进贡朝廷,从此便有了姜湖贡米之说。

归昌乡,解放前曾一度叫稻田乡,想必其种稻历史之悠久。当初姜湖所种的红芒稻属糯性,所以全国好多地方至今还把糯米称作“姜米”,如今红芒稻几红改良,虽已没有当初仙人所赐的“半粒米煮一锅,吃了半年不饥饿”的神奇,但味道依然像当初那样清香爽口。其原因:一是当地所选育的“兴隆1号”、“兴隆2号”稻种品质依然优良,比一般水稻生长期长10—25天;二是依赖这片土地的神奇。据说姜湖底的泥特别细腻。湖底所生之鱼,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刺柔易融,幼儿食不挑刺。解放后,当地人民政府曾多次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对这片土地进行考察论证。经土壤化验分析,发现这片土地含有大量的有机质,一般土地的有机质为0.8左右,而这片土地的有机质却高达2.384。并且土壤中还含有两种代号为“L”和“H ”的稀有元素。这无疑是姜湖贡米只所以好吃的理论诠释。这块土地只所以神奇,据专家分析,可能是因为几千年来这片涝洼地长期生长着“樟巴”、“荸荠”、“老鸹爪”等浅水植物,而这些植物自生自灭,周而复始,于是这些浅水植物的腐质便滋养肥沃了这片土地。而且经专家考察发现,这片神奇的土地还不仅仅局限于姜湖,在姜湖周围方圆十几里凡属当初的涝洼地也都不同程序地含有“L”和“H”两种稀有元素和超常的有机质,这无疑为归昌乡的优质稻米生产并盛名全国奠定了一个难以多得的自然基础。

1751年2月,乾隆下江南时来到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的郯城,好不一阵心酸。随沿墨河堰边行边看。不知不觉走了十几里地,才看见堰上有一草棚,便弓腰进去,见一银眉银发银须、面色红润的耋耄老人在抽着旱烟,便与老人拉起了大地震及震后百姓生产生活情况。几个时辰过去,乾隆腹内作响,才知道从早到晌,尚未用膳。老人心里明白,便煮了姜豆拌米给客人吃。乾隆吃了觉得登基以来从未吃过这么香甜的饭,便请教老人。老人抽了口烟,说明了此饭是姜湖米做成。
那是康熙年冬(1668年),这里发生的那次大地震,随即狂风暴雨三天三夜,全县(那时叫石河县)一片汪洋,几乎没了人烟。那会儿我才几岁,地震时我替父亲看瓜在河堰瓜棚里,才免于一死。因害怕和饥渴不知不觉昏睡了好几天,迷迷糊糊中有一个道人来到我面前,从自背的搭子中拿出一粒米一掰两半交给我说:上一半收起来来年春天种上,秋天就有收获,另一半放在坛子里,你可每天取半碗下锅维持生活,切记不可多取,若不够可从堰上採些野豆拌煮。我醒后半信半疑的照办,秋天果真收获了稻谷,我即以稻米拌以野豆活了下来。后山西移民过来,我将此稻谷分给他们种,繁衍至今。乾隆当即御封此米为“姜湖贡米”。此后当地百姓年年进贡,岁岁来朝。如今当地政府引导农民科学种田,研究开发了十余种具有高营养、无公害的“姜湖贡米”系列品牌,产品销售国内外市场。